• 1982年第4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地震前地电阻率短临异常的初步研究

      1982, 4(1):1-6.

      摘要 (512) PDF 384.43 K (450) 收藏

      摘要:我国几次大震及若干次中强地震前,观测到震中周围地电阻率具有三个阶段的异常变化。异常各阶段具有明显不同的形态和规律。本文重点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地电短临异常的特征和规律。初步探讨地电异常与孕震过程的联系。根据观测资料分析对比,提出有效地电短临异常的观测条件,即要求台址地下介质电性分层特性ρ21《1及地电观测资料无年变化为最佳。

    • 像力及其在震源过程中的作用

      1982, 4(1):7-23.

      摘要 (538) PDF 947.26 K (481) 收藏

      摘要:本文应用固体物理学中位错所受自由面的像力的概念来讨论调整单元(自由面或软弱介质)时孕震震源地区断层的蠕裂、临震前锁住段断层中预位移的传播以及地震发生时裂缝的失稳传播的影响。推导了几种不同形状的自由边界对螺型位错和刃型位错作用的像力的表达式。以直立倾滑断层为例求出了震源地方断层某一段发生相对位移时由于自由面的像力作用而在断层上引起的附加应力场。估算了实际断裂情况下此附加应力场的数量级。认为像力的作用在震源过程中尤其是在研究对大震的触发作用时是不可忽视的。从像力的观点出发解释了地震发生时的一些现象。

    • 孕震介质中地震波振幅特性的某些理论与实际研究

      1982, 4(1):24-39.

      摘要 (585) PDF 978.03 K (680) 收藏

      摘要:本文提出了孕震介质的理论模型,建立了两相介质中的力学关系和运动方程,论证了孕震介质中两类P波的性质,推导了多相层状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的反射和折射系数,讨论了参数选取办法並计算了孕震介质中的位移场。具体分析了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前振幅比变化的吋、空特性,尤其是临震异常特性。並从物理实质上对振幅比异常作了初步解释。

    • 地电阻率法中勘探深度和探测范围的理论讨论和计算

      1982, 4(1):40-56.

      摘要 (600) PDF 1.03 M (476) 收藏

      摘要:本文对地电阻率法中两个常用的基本概念-勘探深度和探测范围进行了理论探讨和计算,分析了电法勘探中关于这两个概念的若干问题和不足。为了适应地电阻率法比较台址条件和研究其探测能力的需要,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层状介质视电阻率的理论公式提出了勘探深度的新定义。用统一的标准给出了若干不同电性结构、不同装置下的勘探深度的定量结果,并具体讨论了探测范围上、下界面理论位置与介质表层及深部电性变化量大小、装置极距、仪器精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指出在均匀介质、四极对称装置下,利用精度为1级的仪器探测下界面的最大深度可达极距AB的1.5倍左右的新结论,以及给出了加大探测范围的理论途径。
      最后本文还讨论了两个概念的差异和联系以及在一般非均匀介质条件下求得勘探深度的原则方法。

    • 地震前动物异常的序列特征及其分析

      1982, 4(1):57-62.

      摘要 (563) PDF 437.95 K (912) 收藏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近十多年所发生的多次强烈地震的调查资料和某些实际观察结果,分析讨论了地震前一些常见动物异常的序列特征。

    •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在地震预报中的地位初探

      1982, 4(1):63-71.

      摘要 (546) PDF 642.44 K (536) 收藏

      摘要:本文计算了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与全球强震季节性频度曲线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与震级有关,並发现强震频度的纬度分布与离心力大小有关,从而可能找到地球自转触发地震的某些依据。並用地下水异常、激光锁相应变仪测到的地震前兆,分析了地球自转短周期与地震的关系。

    • 对“异常应力场”两种模式的分析讨论

      1982, 4(1):72-87.

      摘要 (495) PDF 919.56 K (531) 收藏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前兆异常应力场的两种模式——"外应力集中作用"模式和"闭锁区"模式的力学机制及其特征作了分析、比较和某些拓展。
      文中给出了这两种模式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有关数学公式。
      分析结果表明:当外应力的作用方式和作用部位不同(前一模式)或断裂的方位和闭锁区所在的位置不同(后一模式)时,相应的异常应力场的特征和分布也会因此而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不论在哪一情况下,除了相当靠近应力作用区、闭锁区及断裂端点的个别部位外,在绝大部分的地区上,这两种模式所对应的异常场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 唐山地震序列特征及类型的讨论

      1982, 4(1):88-96.

      摘要 (471) PDF 613.64 K (401) 收藏

      摘要:本文根据截止到1978年底的地震资料,分析了唐山地震序列的基本特征。认为唐山地震序列具有强震多、能量衰减慢,起伏大,空间展布规模大等总体特征及各区地震活动差异明显的分区特征。由此出发,对唐山地震序列的类型作了一些讨论。作者强调唐山地震序列中三次最强地震(唐山7.8级、滦县7.1级、宁河6.9级)震级相近似而发震构造各异,以及以它们为首的三个次级地震序列的存在,认为把唐山地震序列称为多主震型地震序列比较合适。

    • 陕甘宁青主要构造体系特征及活动性构造体系探讨

      1982, 4(1):97-106.

      摘要 (561) PDF 865.59 K (812) 收藏

      摘要:本文在分析西北主要构造体系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西北构造体系的成生历史、型相演变、复合关系及其发展趋势。进而探讨了活动构造体系特征。最后提出了几点认识。其目的是为地震活动规律的研究,提供区域性地壳运动的地质背景。

    • 云南省通海-石屏地区地震构造

      1982, 4(1):107-114.

      摘要 (480) PDF 517.65 K (829) 收藏

      摘要:本文采用地貌分析法确定了云南省通海-石屏地区第四纪中的地表垂直构造形变。应用这个形变资抖,根据弹性位错理论求得区内几条活动断层的错距,其中曲江断裂的右旋水平错距为5公里。指出本区在第四纪中主要受北北西-南东东方向的压应力作用。
      根据地震裂缝、三边测量、定点基线测量和震源机制资料,求得本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作者发现它与第四纪构造应力场是相似的。
      由曲江断裂的平均5-7毫米/年的水平运动速度去估计,通海7.7级地震平均复发周期为300-400年。作者还指出通海地震前400年内,地震活动形成空区。并利用围空地震资料,求得空区内地震震级M与围空地震的断层总面积S之间存在经验关系,
      M=1gs-3.8

    • 不同应力途径下岩石的体积变化

      1982, 4(1):115-124,125.

      摘要 (542) PDF 736.21 K (1019) 收藏

      摘要:本文介绍了对岩石在不同应力途径下的体积变化进行的实验研究。主要的应力途径有三种,并且都是首先把岩石加载到破裂前一定的应力状态,再分别三种类型加载。实验用电阻应变片测量纵向和横向应变以计算体应变。实验表明:同一种岩石在不同应力途径下膨胀效应有显著的不同。文中用辉长岩的实验数据对过密量和超膨胀量进行了估算。研究表明,过密与澎胀是应力途径变化时岩石体积变化的滞后效应。研究了B型实验过密状态出现的条件。从强度80%左右开始减小最小主应力的B型实验明显表现经历过密状态。从低应力状态(强度50%左右)和高应力状态(强度92%以上)开始减小最小应力的B型实验,岩石均未经历过密状态。最后联系地震预报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 >短文
    • 固镇地震前波速比异常特征

      1982, 4(1):125-129.

      摘要 (512) PDF 302.97 K (407) 收藏

      摘要:1979年3月2日15点20分,在固镇(φN:33°11'λz:117°25')发生Ms=5.0级地震震源深度11公里,震源机制解为。

    •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和茅山断裂带中段土层原应变主轴方位测量

      1982, 4(1):130-132.

      摘要 (793) PDF 220.40 K (841) 收藏

      摘要:郊城-庐江断裂带中南段,不仅是贯穿苏鲁皖三省的一条著名的北北东向断裂带,同时-也是中国东部强震活动的主要区段之一。

    • 从层间滑动探讨长江峡东地区小震成因

      1982, 4(1):133-137.

      摘要 (507) PDF 343.64 K (490) 收藏

      摘要:峡东地区,指长江西陵峡段、巴东至宜昌的范畴(见图1)。

    • 对五原地震前地倾斜趋势性异常和短临突变的认识

      1982, 4(1):138-140.

      摘要 (507) PDF 219.68 K (497) 收藏

      摘要:1979年8月25日,内蒙古五原县发生了6.0级地震。震前测震学指标和某些地球物理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

    • >研究报导
    • 河西走廊东部地区地壳下部异常低阻层的发现

      1982, 4(1):141-142.

      摘要 (483) PDF 110.68 K (534) 收藏

      摘要:1979-1981年我们完成了河西走廊东部张掖-武威一带的大地电磁测深野外探测。经过室内资料处理,发现走廊盆地下部地壳内普遍存在一异常低阻层。

    • 利用模糊方法识别地震前兆的讨论

      1982, 4(1):143-144.

      摘要 (571) PDF 159.74 K (585) 收藏

      摘要:当前,在对地震信息还没有一个清晰地识别判定的情况下,地震预报是一件难事,一般传统数学计算方法都将感到困难。本文就利用模糊方法识别地震前兆问题作一些初步讨论。

    • 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探索地震的综合预报问题

      1982, 4(1):145-148.

      摘要 (518) PDF 267.04 K (584) 收藏

      摘要:就目前的预报水平而言,由于地震发生的许多地球物理背景尚未认清,所以许多预报规则在某种程度上常有"经验"的性质。正因为是"经验"的,所以不是十分确切的,带有"模糊"的性质。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