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7年第9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饱含粘滞可压缩流体的多孔弹性介质中的地震波

      1987, 9(3):1-10.

      摘要 (522) PDF 603.18 K (718) 收藏

      摘要:本文以文献[4]提出的介质模型为基础,研究了饱含粘滞可压缩流体的多孔弹性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问题。文中指出,此种介质可以传播四种平面谐波。即两种S波和两种P波。这四种波都是非均匀波,其衰减和相速取决于介质特性、频率及其它定解条件(如波源、边界条件等)。本文还详细讨论了从弹性介质向双相介质入射P波、SV波的情形,并对SV波垂直入射的情形做了数值计算。所得的有关结论可用来解释一些地球物理现象,并可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探,在超声模拟实验及声学有关领域的研究中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 地震失稳的滑动弱化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1987, 9(3):11-17.

      摘要 (543) PDF 507.96 K (460) 收藏

      摘要: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直立的、无限长的二维走滑断层上的地震不稳定性的滑动弱化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断层参数对失稳的影响,从理论上探索当断层强、弱区均有弱化现象时,断层破裂的前兆信息,进而分析摩擦应力弱化规律与地震预报的关系,讨论失稳前后位移场、应变场和应力场的演变过程。

    • 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学在地震成因分析中的应用-“局域”模型的建立

      1987, 9(3):18-22.

      摘要 (554) PDF 401.76 K (783) 收藏

      摘要:地震成因是一个极复杂的问题,多学科的协作可能有助于对地震成因的探讨。本着这种想法,作者根据廿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学的理论基础,试图从"局域"模型出发探讨地震成因。

    • 地震危险区的确定和检验方法

      1987, 9(3):23-30.

      摘要 (480) PDF 623.83 K (685) 收藏

      摘要:区域应力场在一定时期内是比较稳定的。尽管大陆地壳存在着不均匀性,存在着断裂带和破碎区,但在稳定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很难由地震活动显示出局部介质强弱区的差异。但是,在一次大地震发生之后,它的能量就会向邻近地区传递,在这种附加力源的作用下,周围不同地区就会显示出地震活动的差异。在介质强度低、岩石较破碎的地区就会发生较多的中、小地震,而在介质强度高、岩石较完整的地区就不容易发生中、小地震,这样就可能形成地震空区或空段。根据这些地震空区或空段我们可以初步确定未来大震的危险区。地震危险区确定之后,我们还可以利用附近再次发生的中、强地震对空区或空段进行检验,以检查地震空区或空段存在的真实性,提高可信程度。
      本文总结了1966年邢台地震之后中国发生的几次大地震资料,结果表明,用上述方法确定地震危险区比较客观,可靠性较强。

    • 中国大陆强震活动与其周缘强震活动的相关性

      1987, 9(3):31-38.

      摘要 (484) PDF 606.91 K (709) 收藏

      摘要:板块内部的应力主要来自于相邻板块的挤压,因而,我国大陆板块内部的地震活动与周围几大板块的运动紧密相关。板块边缘的强震活动是板块运动的明显标志。本文研究了板块边缘强震活动与大陆内部强震活动在时间、空间和强度上的相关性。从中总结出估计大陆内部地震形势的方法和指标,并且运用这些指标对我国大陆未来的地震形势作出了具体的推测。

    • 陇06井水潮汐的分析结果及其意义

      1987, 9(3):39-44.

      摘要 (523) PDF 424.75 K (530) 收藏

      摘要:本文推导出了计算含水层参数的有关公式,并用陇06井的潮汐观测数据计算出了岩石的孔隙度n、等效水体体积V、岩石体弹性模量Ea以及该井作为体应变仪的灵敏度η。
      水井和含水层系统参数的改变反映了地下岩石结构和应变状态的改变,研究这些参数的变化对地震预报有一定意义。

    • 渭河盆地东南部断裂带第四纪构造活动与地震

      1987, 9(3):45-50.

      摘要 (542) PDF 426.31 K (471) 收藏

      摘要:本文根据实际资料对渭河盆地东南部主要断裂带第四纪构造活动的阶段性和在平面上定向迁移的特点作了初步探讨。

    • 海城地震前蛇出洞现象与氡异常关系分析

      1987, 9(3):51-56.

      摘要 (605) PDF 478.18 K (794) 收藏

      摘要:根据对蛇类进行氧气试验的结果,本文分析了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前蛇出洞的原因,认为除了人们普遍公认的"热异常"以外,氧气对蛇类的作用也是一个不可排除的因素。

    • 福建省沿海大陆边缘的断块构造和1604年泉州海外大震的孕育

      1987, 9(3):57-62.

      摘要 (605) PDF 451.23 K (961) 收藏

      摘要:福建省沿海断块构造发育,新构造期以来,大致以闽江和九龙江为界,可分为南、北、中三个断块差异活动区。本文分析了震前各种现象,对这次大震的孕育过程进行了阶段性划分,并对该区的应力作用方式作了分析。

    • 测震定位中模型影响的数值实验

      1987, 9(3):63-70.

      摘要 (563) PDF 517.59 K (714) 收藏

      摘要:本文介绍了定位模型偏差对震源测定的影响的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定位模型的偏差主要影响对浅源地震的深度的测定,对地壳下部地震深度的测定一般影响不大;如果定位模型比实际地壳结构简单,所测定的震源深度往往比实际深度偏大,反之定位的深度一般都偏浅;地壳总厚度的偏差使定位深度产生系统差,偏差和系统差基本一致;同一模型测定的深度值之间具有相对准确的定性意义,可以互相比较,不同模型测定的深度结果一般无此关系。文章最后对实验结果作了简要讨论。

    • 中卫-同心活断层研究

      1987, 9(3):71-77.

      摘要 (947) PDF 527.12 K (1044) 收藏

      摘要:中卫~同心活断层是香山北麓的区域性大断层,属于天祝~同心大断裂带的东段,长约150公里,由一系列长度不太大的不连续的雁列断层组成。1709年10月14日中卫南7(1/2)级大地震就发生在该断裂带上,目前可以证实的破裂带已有64公里。该断裂带断错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各个时期的地层。由横穿断层的一系列全新世冲沟的变位可知水平断距达25±3米,年平均滑动速率为2.5毫米。
      大约6000年以来,断层上共发生三次大地震,其平均复发周期为2299年。用微地貌法求得的平均重现间隔为2100年。

    • 土层组合及地貌单元与地震动的关系

      1987, 9(3):78-83.

      摘要 (507) PDF 462.52 K (709) 收藏

      摘要:本文根据西安市区200多个深度大于80米的钻孔资料,将剖面的土层组合归纳为16种类型,用Wilson-θ法作地震反应计算得到各类剖面的地表最大加速度反应谱,勾划了西安市区最大加速度等值线图和反应谱类型分区图。通过分析对比作者认为,地貌单元对地震动分区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地貌单元内的土层组合对地震动起着局部的控制作用。

    • 滇西北新构造运动时期构造应力场变化特征的探讨

      1987, 9(3):84-91.

      摘要 (546) PDF 563.43 K (783)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对滇西北地区水系分布格局、地质构造及前人研究的地震震源机制解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比指出:研究区内,主要是红河断裂带附近及以东地区,新构造时期的应力场经历了由近东西-北西-北北西向的顺时针转变过程。基本上早更新世为北西向;晚更新世中期以前的压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中更新世以来为北北西向。
      水系分布格局反映的应力场与地质、地震等方面的资料所反映的应力场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利用水系分布来研究本区的应力场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 应力减小引起的岩石破坏与地震

      1987, 9(3):92-98.

      摘要 (582) PDF 375.95 K (610) 收藏

      摘要:最近完成的岩石力学三轴实验表明,岩石的破坏既能由最大主应力的增加引起,又能由中等主应力的变化(增加或减小)或最小主应力的减小引起,因此联系到地震的发生也是如此。地震前必须有一个应力和能量的增加过程,但地震不一定发生在应力和能量的增加过程中,地震也可以发生在应力和能量的减小过程中。文章还讨论了能够引起地壳中应力减小的作用,並从地震活动性方面探索应力减小引起地震的可能性。

    • >短文
    • 强地震活动可公度性的研究——以新疆乌恰-帕米尔大震为例

      1987, 9(3):99-102.

      摘要 (595) PDF 225.25 K (760) 收藏

      摘要:作者曾在文献[1]、[2]中对新疆6级以上强震活动的可公度性特征分区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此进行了地震预报的实际检验。结果表明,利用强震活动的可公度性估计强震发生的时间有一定效果。

    • 1986年门源6.4级地震前的波速比异常与模糊数学方法的应用

      1987, 9(3):103-106.

      摘要 (469) PDF 283.01 K (502) 收藏

      摘要:1986年8月23日门源6.4级地震前,地震波速度比异常从1984年起即开始出现,异常过程中由于受1985年7月14日冷龙岭3.6级地震的影响而略有回升,以后继续呈负异常,最大幅度达7%。震前在震中以西地区的波速比值未出现回升以后的明显高值,而震中以东的九条岭地区虽然长趋势波速比值负异常不明显,但震前的趋势上升及高值的出现却十分清楚。

    • 烈度的经济意义

      1987, 9(3):107-110.

      摘要 (533) PDF 270.65 K (531) 收藏

      摘要:工程技术的先进性包括两个方面,即开拓性(创造落后技术所不能创造的产品和成果)和合理性(用更少的物力和人力创造出更多的产品和成果)。在生产过程中,从经济上衡量工程技术的合理性是十分重要的。任何一种科学成果要付之于工程技术以期得到生产应用,首先要考虑其经济效果。

    • 宁夏地区中强地震前兆的区域特征及初步分析

      1987, 9(3):111-112,115.

      摘要 (511) PDF 234.02 K (581) 收藏

      摘要:宁夏地区现今中强地震主要发生在南部的西海固地区和北部的灵武、吴忠一带。自1970年建立了前兆观测台网以来,共发生过4次5级以上的中强地震,即:1970年12月3日西吉5.5级地震、1971年6月28日吴忠5.1级地震、1982年4月14日海原5.5级地震和1984年11月23日灵武5.3级地震。

    • 天山古地震遗迹

      1987, 9(3):113-115.

      摘要 (469) PDF 233.63 K (452) 收藏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天山境内发现了许多古地震遗迹(图1),现就几个古地震剖面介绍如下:
      1.莫会察汗沟口古地震断层陡坎
      在和靖县城以西,焉耆盆地的西北隅的莫会察汗沟口西侧(拔海约1800米),发育着三条大致平行的古地震断层陡坎。

    • 天水地电台干扰原因的初步分析

      1987, 9(3):116-118.

      摘要 (577) PDF 236.13 K (761) 收藏

      摘要:天水地电台已有15年观测历史,但由于一直存在着较严重的干扰现象,直接影响了资料质量和预报效果。为了克服和排除这些干扰,我们用不同极距进行了对比实验观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此提出了该台的改造方案,並已正式投入使用。

    • 卫星影象解译1954年山丹地震发震断裂特征及地震地质背景

      1987, 9(3):119-121.

      摘要 (514) PDF 212.75 K (544) 收藏

      摘要:山丹地震是西北地区强震之一。前人已经进行过多次考察与研究工作1)2),但是对极震区构造背景、发震断裂特征的认识尚有一定分歧。本文利用陆地卫星多波段影象片,对1954年山丹7(1/4)级地震构造背景、发震断裂特征进行目视解译。

    • 灾害科学中的七兆数

      1987, 9(3):122-122.

      摘要 (531) PDF 88.23 K (420) 收藏

      摘要:现代物理学——耗散结构论认为,自然界具有复杂性,这是正确的。我们进一步认为在复杂性中还可能有高层次的简单性。这一点对灾害科学是很重要的,因为灾害可能与每个人有关,而高层次中的简单性易于为广大群众所掌握。本文仅以七兆数为例讨论这个问题。

    • 为您的图形数字化而热忱服务

      1987, 9(3):123-124.

      摘要 (534) PDF 145.47 K (399) 收藏

      摘要:兰州地震研究所愿为大家提供高精度图形分析的现代化手段。可以将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模拟信息经过高稳定性、高分辩的数字化处理而收集于象纸片一样的5寸软盘之中,疏通了原始模拟资料进入计算机系统的方便之门。
      图形数字转化可以达到如下指标:
      1.图形有效读数范围:850MM×1100MM。
      2.分辩率:0.01MM;综合精度±0.1MM。
      3.工作方式:点方式、时间方式和距离方式。

    • 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震源物理室热诚为社会各界服务

      1987, 9(3):123-124.

      摘要 (499) PDF 145.73 K (474) 收藏

      摘要:为了使地震科技工作紧密结合生产任务,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我室愿为社会各界承担下列科技服务。1.浅层地震勘探和地震测深(1)现有一批专门从事地震波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技术力量和成套观测仪器,能够在现场进行浅层各种地层的速度结构和断层产状的观测,可以给出各地层的地震波速度、密度、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