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9年第21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甘肃及其邻区强震发生的倍九日关系

      1999, 21(4):345-349.

      摘要 (506) PDF 149.57 K (972) 收藏

      摘要:在自然界中以倍九日为时间特征的现象很多,如地球自转中有9 d周期,日月引潮力中有9 d周期,地磁活动中有9 d周期,天气韵律中的9 d周期等等.因之强震发生时间可能被这些因素调制和触发,故亦带上倍九日期的时间特点.这对临震预报是有参考价值的.本文以甘肃及其附近地区强震的发生日期论证了倍九律的客观存在性.

    •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在包头西MS6.4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1999, 21(4):350-355.

      摘要 (603) PDF 307.06 K (728) 收藏

      摘要: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包头西MS6.4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震前加卸载响应比有较明显的上升异常.异常出现的时间和异常幅度大小不但与所选择的区域和震级下限有关,而且还与发震构造和控震构造有关.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表现为:上升异常出现、转折并恢复到正常值附近时发震.异常持续时间,短的1 a以上,最长4 a左右.

    • 1989年大同6.1级地震前后地下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

      1999, 21(4):356-362.

      摘要 (537) PDF 198.29 K (559) 收藏

      摘要:将加卸载响应比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地下水位潮汐资料计算中,根据岩石的应变与应力的非线性响应分析了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物理机理,从理论上论证了用地下水位观测资料计算加卸载响应比的可行性并研究出利用地下水位对固体潮的响应来计算加卸载响应比的方法.以此方法计算了我国大华北地区近20 a来地下水位的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分析了1989年大同6.1级地震前后地下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多数井的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在地震前6~12个月出现升高异常变化.

    • 云南地区波速比异常图像的南北差异

      1999, 21(4):363-369.

      摘要 (584) PDF 215.61 K (697) 收藏

      摘要:动态追踪了云南地区第4强震活跃期6.3级以上强震前波速比异常图像,显示出明显的南北差异:滇西南的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7.6、7.2级和1993年1月27日普洱6.3级强震发生在低波速比异常区内;中缅边境上的1992年4月23日6.7、6.8级和1995年7月12日孟连西7.2级强震发生在低波速比异常区边缘;而滇西北的1996年2月3日丽江7.0级、1976年11月7日、12月14日宁蒗6.7、6.4级和滇东的1995年10月24日武定6.5级强震却都发生在高波速比异常区内.强震前近震震级ML与持续时间震级MD的震级差的南北差异也进一步证实了波速比异常的差别.

    • 西南日本中央剪切构造带晚第四纪以来位错特征与地震

      1999, 21(4):370-377.

      摘要 (610) PDF 270.61 K (815) 收藏

      摘要:野外考察和室内综合分析表明,日本中央构造线的右旋位错自上新世以来一直延续至今.资料表明,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位错速率达6.1 mm/a.高滑动速率而近1 ka来无强破坏性地震发生的事实意味着该断裂现今可能处在蠕滑运动为主的相对稳滑状态.断裂带结构简单、走向稳定、高角度而无横向断裂切割等特点有利于断裂的蠕滑运动.

    • 我国板内强地震与地热涡合并

      1999, 21(4):378-382.

      摘要 (561) PDF 268.71 K (773) 收藏

      摘要:对我国几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6级以上强地震及其发生前后在地气图上的表现,主要是地热涡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与强地震有关的地热涡的演变有较明显的地域特点,即在不同的地区地热涡的活动有其相对较固定的活动模式,其对强地震的影响方式也较类似.讨论了其中与强地震有关的主要演变模式之一:地热涡合并模式.

    • 用地脉动研究银川沉积地层的地震波放大特性

      1999, 21(4):383-388.

      摘要 (500) PDF 206.86 K (806) 收藏

      摘要:根据银川盆地不同厚度覆盖层上的三分向(东西、南北和垂直)地脉动测量数据,绘制出水平向振幅谱与垂直向振幅谱的比值曲线.结果表明,谱比曲线上最大峰值处的频率大小显著地反映了覆盖层的薄厚.通过银川市部分房屋自振频率的对比分析认为,该部分房屋在未来地震中将遭受严重破坏.

    • 祁连山西段玉门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相关问题的讨论

      1999, 21(4):389-394.

      摘要 (487) PDF 248.33 K (1143) 收藏

      摘要:新的证据显示,位于祁连山西段酒西盆地南部的玉门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末,并兼有一定的走滑分量.这一结果表明,酒西盆地块体周边断裂的活动具有同时性的特点,酒西盆地块体可能发生过顺时针旋转.

    • 鄂尔多斯地块周缘近期地震活动趋势分析

      1999, 21(4):395-398,406.

      摘要 (611) PDF 307.56 K (678) 收藏

      摘要:依据青藏块体东北缘与鄂尔多斯地块相互作用的"轮闸模型"的有关结论,结合鄂尔多斯地块周缘近年来中强地震活动特征和震源机制解以及青藏块体的地震活动特征,研究了鄂尔多斯地块的现今运动状态.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地块目前继续受青藏块体东北缘强烈左旋压扭作用的控制,其自身构造运动仍处于被完全抑制状态,致使其周缘自1815年以来的地震活动格局基本未变,而维持着原有的活动水平.

    • 地震前兆数据的稳健回归与建模

      1999, 21(4):399-406.

      摘要 (583) PDF 395.23 K (677) 收藏

      摘要:基于正态密度ψ函数的M估计,建立了含有趋势和周期项组合的稳健回归数学模型,对含有离群值的仿真数据进行了最小二乘估计、稳健估计和修正离群值后的最小二乘估计.结果表明稳健估计可以克服最小二乘估计受离群值影响较大的弊病,模型参数更接近实际.对地倾斜和地下气体等前兆观测数据的实际算例表明,用稳健回归方法建立的数学模型避免了少数离群值的干扰影响,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前兆观测数据的变化趋势,是前兆数据趋势变化分析的强有力的数学工具.

    • 宁波庄市井水位异常变化的地震前兆信息分析

      1999, 21(4):407-410,416.

      摘要 (588) PDF 300.38 K (949) 收藏

      摘要:着重分析了近年来庄市井水位在南黄海地震区3次MS>5.0地震前的异常特征.通过分析得到的认识是,该井水位在5.0级以上地震前大都存在0.5 a以上的趋势异常和年变规律的变化,震前1~2个月出现较丰富的短临前兆信息,如水位固体潮畸变、日潮差波幅增大、阶跃等微动态变化.这些分析结果曾在我省地震预报实践中发挥过较好的作用.

    • 包头6.4级地震前后小震活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破裂方式研究

      1999, 21(4):412-416.

      摘要 (558) PDF 332.69 K (725) 收藏

      摘要:对1992年至1996年4月发生在40°00'~41°10'N,108°20'110°30'E范围内的51次ML ≥ 2.0地震空间位置与包头6.4级主震及其余震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前期地震的活动展布方向与包头6.4级主震震源机制解主压应力方向一致,震源深度为9~34 km,78%的地震活动在20 km以浅的地层内,前期小震活动使包头-呼和浩特地区形成了空区.包头地震发生在此空区内.包头6.4级主震震源较深,余震的震源都比主震的浅.在包头6.4级地震发生的前1~2 a时间内,围绕主震空间位置发生了一系列小震,这些小震活动可能对包头地震的成因有着较大影响作用.笔者认为包头6.4级地震是脆性破裂,属左旋走滑兼具正断错动.

    • 电偶源频率电磁测深中磁场比值视电阻率与其相位间的频散关系及资料的联合反演

      1999, 21(4):417-422.

      摘要 (644) PDF 319.79 K (722) 收藏

      摘要:探讨了在电偶源频率电磁测深中利用磁场比值定义的视电阻率ρzy的物理意义及与其相位间的频散关系,给出了在频散关系的基础上由视电阻率资料估算相位的方法,并证明所估算的相位与理论模型计算值是一致的.研讨了ρzyφzy联合反演问题,并研制出具有较好应用效果的实用化软件.

    • 竖向地震作用对高柔结构的影响

      1999, 21(4):423-427.

      摘要 (499) PDF 254.66 K (842) 收藏

      摘要:对烟囱的震害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地震时烟囱的破坏,竖向地震力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提出了用冲量法来计算烟囱的竖向地震作用,并以190 m高的钢筋砼烟囱为例进行了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烟囱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一步阐明了计算高柔结构和特定条件下某些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的必要性.

    • 聊古一井氦异常与地震的关系

      1999, 21(4):428-429.

      摘要 (524) PDF 146.25 K (674) 收藏

      摘要:处理了聊古一井1981~1984年氦的观测资料,发现在两次较近的地震(1981年宁晋MS5.8和1983年菏泽MS5.9)前,氦都有明显的形态相似的异常变化.

    • 在格陵兰地区地震图上记录到的一个附加震相——i震相的特征

      1999, 21(4):430-432.

      摘要 (562) PDF 210.26 K (644) 收藏

      摘要:在1976~1983年期间,格陵兰地区共记录到53个地震.所有的地震资料都用检查地震记录图纸的方式进行了复核审查,得到了该地区Pn,Pg,P11(PMP),Sn和Lg波的走时曲线及其视速度,这些结果与加拿大的走时曲线相一致.发现有9个地震的11张地震图上记录到一个附加的i震相.初步研究认为,i震相的存在与震中距、震源深度和地震方向有关,不过此现象尚须进一步研究.

    • 埋设地下光缆对武都地电影响的分析

      1999, 21(4):433-435.

      摘要 (532) PDF 223.34 K (606) 收藏

      摘要:着重探讨武都地电台测区埋设地下光缆后北西道地电阻率测值急剧上升的原因.通过实际观测、理论分析和实验,总结出了这种变化的机制,定量地解释了埋设地下光缆对地电观测的影响,从而为以后判断地电测值变化是干扰还是地震异常提供了依据.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