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30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岩体力学参数变异性及取值方法

      2008, 30(1):1-5.

      摘要 (769) PDF 343.57 K (1181) 收藏

      摘要:受结构和赋存环境的制约,岩体力学性质及其力学参数具有显著的时间和空间变异性。岩体力学参数和岩体质量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岩体力学性质,两者具有必然的关联性,故可用相对简单的岩体质量评价来选取岩体力学参数:按地质条件将岩体空间离散为若干连续微元体单元;采用Q、RMR和BQ等方法逐一对各单元开展岩体质量评价,并利用岩体质量与岩体力学参数间的关系(如Hoek-Brown经验准则)计算其力学参数;综合各单元的计算结果确定反映连续岩体空间内空间变异特征的力学参数。以某水电站地下洞室群为例,实现了工程区围岩力学参数的不连续取值。

    • 震源机制对近场地震动反应谱的影响

      2008, 30(1):6-10.

      摘要 (877) PDF 644.33 K (1078) 收藏

      摘要:将欧洲及其毗邻地区以及美国的部分近场强震记录按照震源机制进行分组,详细的分析了震源机制对水平和竖向分量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放大系数以及竖向与水平向反应谱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震源机制对震级不同的地震动以及地震动不同分量反应谱的影响程度不同;震源机制不仅影响反应谱峰值大小以及峰值位置,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反应谱的形状。

    • 非均匀TI介质P-SV波传播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数值模拟

      2008, 30(1):11-16.

      摘要 (1056) PDF 1.05 M (1116) 收藏

      摘要:给出了在非均匀横向各向同性(TI)介质情况下,四阶时间精度、高阶空间精度的一阶速度-应力P-SV波的波动方程交错网格有限差分解法。首先根据一阶速度(应力)波动方程把速度(应力)对时间的一阶和三阶导数转换为应力(速度)对空间的导数,从而在使用四阶时间精度有限差分格式计算某一时刻的波场时只需要前面两个时间步的波场值;然后在空间上采用高阶有限差分格式以提高数值模拟的精度。数值模拟结果和实测垂直地震剖面(VSP)记录符合得很好,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 位错理论在西安地面沉降模拟中的应用

      2008, 30(1):17-20.

      摘要 (707) PDF 226.62 K (1097) 收藏

      摘要:介绍了用位错理论研究地面变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根据西安地面变形的地质模型,利用位错理论对西安市11条地裂缝活动与地面垂直变形的综合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精密水准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位错理论模型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的水准结果在空间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从理论上分析了西安地区的地面地面沉降除与抽取地下水,地面负荷等有关外,还与西安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有密切的关系。

    • 钢筋混凝土矩形贮液结构的液-固耦合动力分析

      2008, 30(1):21-26.

      摘要 (779) PDF 424.83 K (1037) 收藏

      摘要:由于液体的影响,贮液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与一般结构不同。本文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DINA,考虑混凝土材料中钢筋的作用,探讨贮存液体表面重力波、壁板刚度、结构尺寸对系统液固耦合动力响应的影响,以及单向、双向和三向地震耦联作用下的液固耦合动力响应。结果为钢筋混凝土矩形贮液结构的液固耦合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上海软土地震响应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及其三维数值拟合分析

      2008, 30(1):27-30.

      摘要 (708) PDF 210.76 K (926) 收藏

      摘要:对上海典型软土地铁车站结构振动台模型中的自由场振动台模型试验建立了三维计算模型,包括计算范围的确定,材料本构模型的选取,动力边界条件的选用以及地震波的输入等4个方面。用该模型对自由场振动台模型试验进行了三维的拟合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以及二维拟合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三者吻合较好。说明该计算模型可用来模拟模型土的动力特性,可为建立上海软土三维地震响应的计算方法提供基础。

    • 指数函数模量成层地基上变截面坝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

      2008, 30(1):31-35,45.

      摘要 (796) PDF 274.40 K (1095) 收藏

      摘要:利用剪切梁理论推导出了指数函数剪切模量成层地基上变截面坝的自振频率方程及任意阶振型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用振型叠加原理分别给出了地基和变截面坝的地震反应解析表达式。利用随机振动理论,并基于基岩输入地震加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白噪声谱和过滤白噪声谱),研究了地基和变截面坝对地震的随机动力响应问题。数值计算表明:①在白噪声谱的情况下,土层和变截面坝的最大期望反应均有别于过滤白噪声谱时的相应值;②平稳输入与输出时地基和变截面坝的最大期望反应与平稳输入非平稳输出的相应值很接近;③平稳输入过高地估计了土层和变截面坝的随机响应。

    • 秦岭北缘断裂带温泉水循环深度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研究

      2008, 30(1):36-41.

      摘要 (760) PDF 320.79 K (1092) 收藏

      摘要:研究了秦岭北缘断裂带温泉水的氢氧同位素和氦同位素,同时通过温泉水的热储温度和当地地温梯度计算了温泉水的循环深度;统计分析了1900-1997年间的地震频度。从水对断裂及其围岩的弱化的角度讨论了温泉水深循环对地震活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段地震活动性的差异与温泉水循环深度的差异有关。认为循环深度较深的陕西段孕育强震的可能性较小,而循环深度较浅的青海段和甘肃段是孕育强震的危险区,其中甘肃段可能是强震的最危险区。

    • 新疆喀什地区新型石木结构房屋的模型抗震试验

      2008, 30(1):42-45.

      摘要 (735) PDF 249.08 K (1029) 收藏

      摘要:对新疆喀什地区出现的新型石木结构房屋进行了1/4比例模型的地震反应试验的设计。概述了模型振动台试验方法,了解了此类结构的破坏形态,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对结构进行了初步抗震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结构能够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

    • 动三轴试验机轴向摩擦解决的研究

      2008, 30(1):46-48,55.

      摘要 (680) PDF 294.23 K (1133) 收藏

      摘要:介绍了20 kN动三轴试验机机械工作原理,分析了该仪器轴向摩擦力的产生原因,提出了解决办法并加以具体实施。

    • 祁连山构造带中强地震前广义前震活动探讨

      2008, 30(1):49-55.

      摘要 (774) PDF 460.32 K (895) 收藏

      摘要:分析了祁连山构造带1984年以来的13次中强地震(MS≥5.3),其中有广义前震的10次,占77%。广义前震与主震优势间隔时间3个月,优势空间距离约300~400 km,震级差在1级以上。中强地震前广义前震沿构造带似呈有序分布;同一地区中强震之前广义前震空间分布图像具有一定相似性。广义前震的有序活动可视为祁连山构造带中强地震发生的短临异常。

    • 新疆天山地区强震前地震条带不清晰的原因初探

      2008, 30(1):56-61.

      摘要 (782) PDF 307.73 K (897) 收藏

      摘要:新疆地区在强震前地震条带不明显。本文对比分析了新疆天山与川滇地区区域构造背景和地震震源机制解,得到:①新疆天山地区区域地震构造以逆冲型为主,而川滇地区区域地震构造以走滑型为主。②1970年以来的天山地区中强地震以逆断层和走滑型地震类型为主,走滑型地震多数包含较大的倾滑分量;而川滇地区6级强震以走滑型地震类型为主,地震主要以水平错动为主。认为弱震条带适用于以水平剪切错动为主的地震,而新疆天山地区地震倾滑分量较大,因此中强地震前弱震条带图像不清晰,中短期地震预报意义不显著。

    •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民乐-山丹地震序列重新定位

      2008, 30(1):62-65.

      摘要 (739) PDF 193.19 K (1706) 收藏

      摘要: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2003年10月25日民乐-山丹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分布的优势方向为NW向,与震源区的区域构造环境相一致;主震位于余震序列的东南端,余震相对于主震的分布并不对称。本次地震为朝NW方向的单侧破裂,在ES方向上破裂遇到了障碍体。

    • 2006年乌苏MS5.1地震前后北天山地倾斜资料异常分析

      2008, 30(1):66-70.

      摘要 (628) PDF 252.94 K (1106) 收藏

      摘要:分析了2006年11月23日新疆乌苏MS5.1地震前后距震中250 km范围内的北天山地倾斜观测资料。认为2005年初以来绝大多数测项存在明显的准同步性趋势异常,以趋势性加速E倾、N倾为主,地震发生在大多数异常结束并出现返向加速变化之后,少数在趋势性E倾、N倾过程中;空间上愈接近震中,异常开始时间愈早,异常测项也较为集中。与以往震例比较该次地震前中短期和短临异常不明显,震后绝大多数趋势异常仍在持续,可能表明北天山地区依然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背景。

    • 2004年6月甘肃临泽震群地震精确定位

      2008, 30(1):71-74.

      摘要 (773) PDF 202.37 K (836) 收藏

      摘要: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2004年6月甘肃临泽发生的地震震群进行了精确定位,结合地质构造资料讨论了本次震群的发震构造。结果表明:该震群震中沿着榆木山北缘断裂呈NNW向分布,震源深度优势分布于10~25 km,平均深度为16.3 km;发震断裂为榆木山北缘断裂东段局部断裂,走向NNW,倾向SW,倾角约为60°。

    • 武山1号泉流量、O_2+Ar、N_2、He的异常变化分析

      2008, 30(1):75-78.

      摘要 (719) PDF 191.92 K (1022) 收藏

      摘要:对武山台1号泉气体资料显示,在1997-1999、2003年流量有几次明显的突变,同时气体组分O2+Ar、N2、He百分含量与流量呈完全同步变化。本文分析了造成流量突变的原因,认为流量大幅度变化不是自然动态的。同时用试验方法验证了影响气体组分O2+Ar、N2、He百分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流量、冲流时间和空气混入了泉水,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特点。

    • 海啸初期诱发形成阶段的研究

      2008, 30(1):79-87.

      摘要 (691) PDF 483.70 K (1310) 收藏

      摘要:对近年来有关海啸初期阶段几种激发模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的成果做了总体的回顾与阐述,同时对一些存在的问题和前人未给予说明的地方做了些扩充。

    • 利用遥感技术提取震害信息方法的研究进展

      2008, 30(1):88-93.

      摘要 (696) PDF 354.51 K (1188) 收藏

      摘要: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遥感影像提取地震灾害信息的变化检测方法,将其归纳为基于纹理特征提取和光谱特征提取的方法。介绍了最新的遥感技术应用在地震灾害评估中的方法,提出了其技术发展趋势。

    • 地震日常分析会商数据库管理软件

      2008, 30(1):94-95.

      摘要 (793) PDF 111.13 K (1054) 收藏

      摘要:介绍了地震日常分析会商数据库管理软件研制的思路。该软件构建了最优的数据库表结构和Excel模板,实现了会商登记卡、震情监视报告、首都圈地区震情短临跟踪动态等信息的浏览、新添、删除、修改、保存、打印,具有首都圈地区各学科异常频次自动统计、绘图等功能。

    • 沉痛悼念秦保燕研究员

      2008, 30(1):96-96.

      摘要 (835) PDF 69.39 K (941)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