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39卷第S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地震基础研究
    • 基于Hyposat方法的辽宁地区地壳一维速度模型研究

      2017, 39(S1):1-6.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01

      摘要 (845) PDF 3.66 M (915) 收藏

      摘要:合适的地壳速度模型可以帮助地震学家准确判断地震测定精度。目前辽宁台网使用的速度模型是利用华南地区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资料获得的两层平均速度模型。对近年来发生在辽宁地区的较大地震震相进行了提取、拟合、折合走时等分析,使用Hyposat定位方法计算出更适合于辽宁地区地壳结构的一维速度模型。研究表明,新模型在地震定位中比华南模型的定位效果更好,其走时残差和震中差都要优于华南模型,更加符合辽宁地区地壳结构。

    • 基于GPS资料分析银川盆地地壳运动特征

      2017, 39(S1):7-13,19.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7

      摘要 (628) PDF 9.58 M (599) 收藏

      摘要:利用银川盆地及周边地区1999—2007年的GPS数据,研究了该区域现今地壳水平速度场特征,根据区域地壳主应变率、面膨胀率及最大剪应变率的空间变化以及小震分布特征,结合该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对黄河断裂的南北段差异特征及盆地构造动力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GPS测站主要运移方向为E-SE向。贺兰山东麓断裂和黄河断裂北段以拉张兼走滑运动为主,而黄河断裂南段以走滑运动为主,盆地整体处于剪切拉分断陷环境;银川盆地比周围块体的主应变率大,最大主应变方向为NW向,以张应变为主,结合面膨胀率和最大剪应变率也都显示盆地内存在较强的拉张和剪切变形,盆地内地震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主应变率、面膨胀率、最大剪应变率和小震活动性均说明黄河断裂南段比北段活动性强;银川盆地地壳变形程度高,而周边稳定块体变形弱,黄河断裂和贺兰山东麓断裂分别位于应变强弱变化的东、西边界上,断裂具有较强的应变积累,表现出较高程度的地震危险性。

    •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应力场及变形特征

      2017, 39(S1):14-19.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14

      摘要 (589) PDF 6.13 M (562) 收藏

      摘要:收集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附近区域2009年以来的小震初动资料,利用格点尝试法求得51个台站的综合机制解和167次小震的震源机制解,采用Michael的应力张量求解方法获得区域应力场分布;同时利用震源机制三角形分类方法,对51个台站综合机制解的变形形式进行分类,探讨其空间分段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主压应力方向以NEE和近EW向为主,沿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由北往南,主压应力方向由NEE向逐渐偏转为近EW向;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变形特征存在局部差异,山东段以走滑型机制为主,兼有部分正断层震源机制;江苏段及安徽北段,郯庐断裂带带内及其东侧集中表现为逆冲断层类型,西侧则以走滑型为主;安徽段南端,郯庐断裂带东西两侧,震源机制分别以走滑型和正断型机制为主。

    • 青海贵南南断裂活动性初步研究

      2017, 39(S1):20-24,34.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20

      摘要 (577) PDF 23.28 M (489) 收藏

      摘要:利用Google Earth影像数据,对发育于克日日岗山地与兴海—同德盆地北东边界的NWW走向的贵南南断裂活动性进行研究。通过对该断裂的遥感解译及野外地质调查认为,该断裂性质以逆冲为主,断裂带全长157 km,而相关微地貌(水系、冲洪积扇、山脊等)位错研究则表明断裂带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来未发现断层活动迹象。

    • 桐柏断裂地震勘探资料研究

      2017, 39(S1):25-34.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25

      摘要 (803) PDF 83.29 M (569) 收藏

      摘要:桐柏断裂是廊固凹陷的北边界,向东延伸与河西务断层相接,向西与北东向的大兴隆起以大角度相交,为廊固凹陷内重要的横向转换断层。浅部地震勘探剖面揭示,桐柏断裂的主断裂走向近东西,其上断点埋深为200 m左右,错断早更新统底界地层,最新活动时代为早更新世;桐柏断裂分支断裂走向近东西,其上断点埋深为150 m左右,错断中更新统底界地层,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

    • 断层气方法对日喀则地区活断层探测及活动性初步判定

      2017, 39(S1):35-42.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35

      摘要 (491) PDF 9.83 M (558) 收藏

      摘要:断层气氡浓度探测是活动断层研究中的一种常用手段,但该方法在高原地区很少应用。在西藏日喀则市活动断层探测评价项目中,通过开展断层气探测,与浅层人工地震探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本地区的断层氡气异常特征。研究表明,断层氡气测量是高原地区确定隐伏断层空间位置的有效方法,根据氡气浓度异常变化,结合其它探测手段,可对断层活动性进行初步判定。

    • >地震预测研究
    • 四种方法对四川九寨沟7级地震的初步回顾预测

      2017, 39(S1):43-45.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43

      摘要 (570) PDF 1.01 M (732) 收藏

      摘要:对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的7级地震,基于四种非传统预测地震的方法进行回顾分析。这四种方法分别为:准静中动地震法,三性法预测,异年倍九法,震兆共迁法。在进行回顾性预测之后,发现其结果都有一定程度的符合性。

    • 华北成组地震前地电阻率小波能谱分析

      2017, 39(S1):46-52.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46

      摘要 (632) PDF 4.32 M (567) 收藏

      摘要:应用小波变换方法处理了华北地区中强成组地震前后震中附近台站的地电阻率观测数据,研究地电阻率小波能谱及相对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小波能谱在震前中期阶段地电阻率出现异常,与成组地震活动中地电阻率出现破年变异常相符。中强震前或成组地震过程中地电阻率出现明显小波相对能谱增大异常,能较好的识别地电阻率短临变化。

    • 基于AHP的新疆天山中东段中强地震预测指标体系及效能评估

      2017, 39(S1):53-59.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53

      摘要 (652) PDF 2.08 M (684) 收藏

      摘要:利用新疆天山中东段地区映震效果较好的预测指标,采用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新疆天山中东段地区预测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1~9比率标度法构建相应的判断矩阵,进而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结果显示,几项映震效果较好的指标中,权重值相对较大的是短期预测指标中形变异常和部分测震学参数。同时AHP模型给出了新疆天山中东段有无中强地震综合判断指标Y,该值可较好地反映新疆天山中东段地区中强地震的震兆强弱程度和异常可靠性,当Y≥1.15时,新疆天山中东段地区短期内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

    • 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深井地电观测网点异常及其特征

      2017, 39(S1):60-64,82.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60

      摘要 (564) PDF 5.46 M (944) 收藏

      摘要:对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8个深井地电台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发现震前各测点均岀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反映。位于相互交汇的沂沭、苍尼两大断裂上的3个测点于震前26个月同歩出现异常;位于两大断裂之间的2个测点震前16个月同步出现异常;与震中有多条断裂相隔的2个测点震前13个月同步出现异常。异常突变峰值震前24个月在二大断裂交汇部位(近源区)测点出现,然后又以7个月和8个月的时间间隔在沂沭带(源外围)测点依次出现。距震中最近的测点和较远测点分别于震前111天和8天出现短临异常,其它测点在震前17~56天出现。对异常特征分析表明,异常出现的时间和形态变化,与震中距离、测点所处构造部位、构造背景及区域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有关。

    • 山西运城4.9级地震前后重力场变化特征分析

      2017, 39(S1):65-71.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65

      摘要 (580) PDF 11.08 M (716) 收藏

      摘要:通过对山西临汾—晋陕交界地区重力复测资料系统分析,结合地质、地壳深部构造资料,讨论了2016年3月12日山西运城盐湖区ML4.9地震前后重力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力场动态图像较清晰地反映了重力场动态变化与发震的演化过程,由准均匀态-非均匀态-发震-震后恢复。

    • 2016年10月20日射阳MS4.4地震前地下流体典型异常特征及其前兆机理分析

      2017, 39(S1):72-78.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72

      摘要 (574) PDF 4.22 M (587) 收藏

      摘要:分析2016年10月20日射阳MS4.4地震前地下流体典型异常特征并对其机理进行讨论。该地震前的地下流体前兆异常(1)从时间进程看可分为中期趋势背景异常和短期异常;(2)从空间演化上看,在中期趋势背景阶段,异常分布在离震中300 km范围内,其在起始时间上表现为从震中向外围迁移继而向震中靠拢的特点。相较于中期趋势背景阶段异常;短期异常在空间上向震中收缩,分布在离震中100~200 km范围内,其在起始时间上,表现为向震中靠拢的特点。井水温异常变化可能是区域应力加载作用的产物,而离子浓度的变化可能是水岩反应加剧引起的。

    • 唐山4.2级地震前易县地震台形变异常特征

      2017, 39(S1):79-82.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79

      摘要 (520) PDF 4.20 M (544) 收藏

      摘要:针对2010年3月6日唐山4.2级地震,对河北易县台形变观测资料日均值和月均值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震源形成及演变过程中,震源区周围一定距离存在应力应变敏感点。震前同一台站几套仪器均出现异常或同一观测不同测向同时出现异常,很可能是与地震相关的异常反应,这种群体异常的信度高于单项异常。同一观测手段在不同地震前异常形态也有差异,在分析资料时要注意这种差异,合理提取异常。在地震孕育过程中前兆异常的共性占主导地位,在短临阶段尤为如此。

    • 宁夏地区重力场变化与2012年永宁MS4.6地震

      2017, 39(S1):83-87.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83

      摘要 (618) PDF 5.50 M (509) 收藏

      摘要:利用宁夏地区2011—2013年期间多期重力观测资料,采用中国地震局推广的LG-ADJ程序对观测资料进行平差处理,给出地震前后3年的区域重力场变化和点值变化图像。结合构造活动分析,对2012永宁4.6级地震前后宁夏地区重力异常变化进行研究。认为:2012年永宁地震前,测区重力场出现较好的中期前兆性变化图像,临震前短期异常突增,重力场在空间和量值上均出现大幅的上升变化,重力点值震前趋势下降-转折上升-加速上升-发震的变化,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前兆异常。

    • 青海北部及邻区地震平静对中强地震的指示意义

      2017, 39(S1):88-93.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88

      摘要 (1000) PDF 1.23 M (749) 收藏

      摘要:初步探讨1980—2015年青海北部及邻区地震平静和中强地震之间的关系,分别得到青海北部祁连地震带和柴达木地震带上中强地震的分布特征以及这两个地震带上MS≥4.9地震的主要发震模式,为今后青海北部及邻区中强地震的中短期预测提供参考。

    • 汶川地震前宽频带信号的疲劳损伤分析

      2017, 39(S1):94-96,116.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94

      摘要 (606) PDF 2.51 M (373) 收藏

      摘要:近年来的地震观测发现,在许多大地震发生前数天的宽频带地震仪信号,都明显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信号叠加,进一步的频谱分析可以对这些信号在频域上进行区分,这些发现表明宽频带数字信号包含了丰富的地壳运动和损伤等变化信息。基于疲劳损伤理论,对汶川大地震前三天恩思台(ENH)、昆明台(KMI)、拉萨台(LSA)的宽频带数字信号,进行相对等效应力的计算分析和跟踪。结果显示:在大地震前三天,这些台站宽频带数字信号所包含的相对等效应力都有显著增加的过程。

    • >观测技术研究
    • 日本9.0级地震甘肃地下流体资料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2017, 39(S1):97-101.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97

      摘要 (572) PDF 4.25 M (767) 收藏

      摘要: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9.0级地震时,我国有不少地下流体台站记录到了丰富的同震响应现象,甘肃地区数字化地下流体观测资料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同震响应。分析了该地震时甘肃地区数字化水位、水温同震变化特征和响应能力,发现井水位的同震响应有振荡和突变两种形态,多数在震后较快恢复原来状态。水温记录同震响应能力明显低于水位,仅有1个测项记录到同震响应,为短时间波动,且很快恢复。

    • 福建地震台网接入的台湾台站场地响应研究

      2017, 39(S1):102-108.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102

      摘要 (530) PDF 10.10 M (456) 收藏

      摘要:福建地震台网接入了16个台湾台站,利用这些台站记录的92个地震波形资料,反演台湾地区的非弹性衰减和其中12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其非弹性衰减Qf)=271.6f0.381;其场地响应低频部分在1附近波动,高频部分出现衰减;其中一个台在低频部分出现放大效应。经过研究,在计算台湾海峡地震的震源参数时可以提高计算精度,同时为下一步福建台网产出台湾地区地震的震源参数建立数据基础,丰富福建台网的数据服务内容。对震级校正、台站场地选点及评价、地震工程和灾害评估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地表流体变化对跨断层形变观测的影响

      2017, 39(S1):109-112.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109

      摘要 (590) PDF 2.01 M (425) 收藏

      摘要:对易县台2007—2012年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分析表明,降雨量及地下水位变化等引起的地表流体变化会引起点位的上升或下沉,这种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并且与降雨量的多少(或地下水位变化)有关。当降雨量呈季节性变化时,水准观测值变化也会表现出相应的季节性变化;当地表流体呈现低值或不规律时,断层变形行为也会失去周期性,因此认为地表流体变化会引起断层变形。

    • 新疆和田小孔径台阵监测能力分析

      2017, 39(S1):113-116.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113

      摘要 (575) PDF 3.71 M (579) 收藏

      摘要:利用2015年1月1日—6月30日期间和田小孔径台阵记录到的地震活动,用swa软件的线性化反演方法对拾取到的地震信息进行波形分析定位,得出完整的人工地震目录表,并对表格里的信息做数据综合分析。用MSDP分析软件的单纯型定位方法,计算分析新疆台网的地震活动,并和新疆台网在台阵周边200 km内这一特定区域所记录的地震信息做对比分析,得出和田小孔径台阵的监测能力。和田台阵地震监测能力下限已达到-2.19级,250 km范围内可记录零级以下地震,500 km内可记录小于1级地震,800 km内可记录小于2级地震。

    • 河北昌黎台地电场数据与固体潮的初步研究

      2017, 39(S1):117-120.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117

      摘要 (640) PDF 1.73 M (538) 收藏

      摘要:对2014—2016年昌黎台地电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昌黎台北南测向地电场数据曲线表现为双峰单谷;东西测向地电场数据曲线表现为双峰双谷,半日波比较明显,受固体潮影响较大,属于TGF-A型潮汐地电场。

    • 临汾台地电阻率趋势下降有限元数值分析

      2017, 39(S1):121-126.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121

      摘要 (626) PDF 5.32 M (613) 收藏

      摘要:依据山西省临汾地震台地质资料、岩层电性资料和台站电测深曲线,将该台地下介质电性分布简化为二维电性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维非均匀层状介质有限元模型。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水平层状结构,假定浅层三层介质电阻率均匀。依据电测深曲线及水平层状模型,借助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获取测区地层电性结构。通过第一层介质电阻率变化模拟了2个测道的浅层介质电阻率变化,分别是测区NS向表层介质电阻率随季节性降雨的变化和EW向浅层介质电阻率随水渠水深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降雨对地电阻率会造成升高影响,解释了临汾地电年变形态"夏高冬低"的原因;此外,降雨对地电阻率的影响还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时还与介质均匀性、地质因素等有关。测区附近水渠内水位的加深对电阻率造成的变化很小,认为2010年以来的趋势下降异常跟水渠干扰关系很小。研究结果将会对地电阻率的干扰因素以及可能出现的前兆指示具有重要的意义。

    • 深井地电阻率观测装置构建及其近场干扰测试

      2017, 39(S1):127-133,148.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127

      摘要 (642) PDF 9.00 M (675) 收藏

      摘要:基于新建成的新疆昌吉深井地电阻率综合观测台站,介绍了台址踏勘和场地测试结果;分析了观测、研究、实验、对比多种需求,依据需求设立了相应的观测分量;讨论了深井观测特有的装置自身一些技术指标的测试功能,给出了接地电阻、线路绝缘测试方法,弥补了当前深井地电阻率观测中的两项现实需求。此外,借助本台站具有的场地条件,完成了近场干扰实验。

    • 一种简易前兆观测室温、湿度环境监测设备研制

      2017, 39(S1):134-139.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134

      摘要 (592) PDF 9.09 M (641) 收藏

      摘要:新疆地震局前兆台站多为野外无人值守台,主要受温、湿度影响较大。当温、湿度超出范围一定时间将对仪器造成损害,从而影响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本研究针对温、湿度影响因素,设计一种简易的前兆观测室温、湿度环境监测设备。基于STC89C52单片机设计一个温、湿度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DHT11采集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值,将采集的值在带有中文字库的液晶显示器LCD12864上显示,通过串口将这些值发送到上位机,在上位机中采用VC6.0编写温、湿度值采集程序。给出温、湿度采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法,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对环境温、湿度值的采集和实时显示。实时监测温、湿度值,当参数超出设定值,立即通过短信通知相关人员及时进行处置,从而保证仪器的连续稳定工作,为预报分析提供完整、准确的观测数据。该装置满足功能设计需求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 AlphaGUARD P2000便携测氡仪野外观测影响因素探讨

      2017, 39(S1):140-143.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140

      摘要 (669) PDF 3.89 M (655) 收藏

      摘要:使用AlphaGUARD P2000便携测氡仪对土壤氡浓度观测的采气条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测量实验研究,探讨土壤氡的测定方法,试图找出影响土壤氡测定结果准确性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测定方法提供依据。

    • 井水位气压响应滞后计算方法比较

      2017, 39(S1):144-148.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144

      摘要 (641) PDF 3.55 M (516) 收藏

      摘要:分别采用相关分析、卷积回归和调和分析三种方法,计算了宝坻井、高村井水位对气压响应的滞后时间。对比分析三种方法计算结果的规律性和差异性、以及各方法计算结果差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明确三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以及适应性,为今后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 基于MATLAB的形变数据处理与自动成图系统设计

      2017, 39(S1):149-153,160.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149

      摘要 (1038) PDF 9.35 M (714) 收藏

      摘要:为满足福建地区高采样率和大数据量的形变数据的准实时监测、批量化自动成图、分析和应急会商快速产出图片的需求,基于MATLAB平台研制开发一套形变数据处理与自动成图系统。系统遵循地震前兆数据库设计规范,对数据库信息、台站代码和测项分量等基础信息进行配置和管理;并采用JDBC数据库访问机制连接数据库。系统对出现缺数、突跳、超限和台阶等情况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同时集成了时频分析、小波分析、频谱分析等常用的形变数据分析处理方法。该系统实现对福建省形变观测台网重力仪、体应变仪、倾斜仪和伸缩仪等共计11台24套仪器资料的批量化处理与自动成图。系统模块清晰、可扩展、兼容性强,在无人值守情况下亦可实现全自动画图。该系统有效提高日常形变数据分析处理的效率,为地震应急会商提供支持。

    • 辽宁岫岩一号井水温数据分析

      2017, 39(S1):154-160.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154

      摘要 (510) PDF 5.06 M (613) 收藏

      摘要:对辽宁岫岩一号井"九五"和"十五"水温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合省内地震活动后前兆异常,对2013年9月水温出现加速升高,幅度达到7‰,之后处于高值波动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岫岩"一号井"水温虽然日动态稳定性较差,对小震的映震效果不明显,基于2012—2016年营口—盖州及海城—岫岩地区地震活动性有明显加强,重力场异常目前尚未结束,省内前兆异常主要集中在朝阳-北票断裂和下辽河盆地附近,2013年9月以来出现的中期异常呈北西向带状分布(包括岫岩水温),提出岫岩水温高值情况应该继续加强跟踪研判。

    • 河北黄骅井水位阶变异常研究

      2017, 39(S1):161-167.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161

      摘要 (702) PDF 3.48 M (436) 收藏

      摘要:收集整理河北省地下流体观测井网黄骅井2005年以来的水位资料,结合周边的河间井和衡水井的水位资料,以河北昌黎4.2级地震为例,对黄骅井水位阶变异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以来黄骅井水位阶变异常与其周边的河间井和衡水井的水位异常变化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水位阶变是构造活动引起的,与昌黎4.2级地震有一定的相关性,是一次短期前兆异常。

    • >台站技术
    • 地震台站综合防雷技术

      2017, 39(S1):168-178.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168

      摘要 (591) PDF 5.09 M (561) 收藏

      摘要:雷电危害是影响地震台站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台站进行雷电防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雷电的形成、雷击的种类和雷电对数字化前兆地震台站的危害,从配电系统防护、信号线路防护、屏蔽措施和布线防护、接地与等电位连接、雷电预警、防雷装置维护与管理6个方面对台站雷电防护进行探讨,在实际地震监测中取得较好效果,可以有效减轻雷灾损失,特别是减轻雷电对地震观测技术系统仪器设备的损害。

    • 抗震卫星通信地球固定站的设计与研究

      2017, 39(S1):179-183.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179

      摘要 (589) PDF 4.03 M (613) 收藏

      摘要:传统卫星通信固定站在偏离卫星后不具有自动重新对准卫星功能,以至于在发生地震时会出现地球站天线偏离卫星,从而导致无法通信。本文主要研究具有抗震特性的天线伺服系统,在遇到地震时可以及时纠正天线姿态以便重新对准卫星,从而达到短时间恢复通信目的。

    • >地震预警
    • 武汉城市圈烈度速报与地震预警台网建设与讨论

      2017, 39(S1):184-188,201.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184

      摘要 (639) PDF 11.91 M (552) 收藏

      摘要:武汉城市圈内建设烈度速报与地震预警台网,并接入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地震台网数据,实现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功能。台网建成以后将大大提升武汉城市圈的防震减灾能力,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地震预警信息、应急响应支持和震害快速评估。本文初步探讨武汉城市圈烈度速报与地震预警台网的建设情况,详细介绍台站的分布情况,仪器性能指标、安装调试情况及试运行情况。介绍2015年11月1日台网监测到荆门市沙洋县发生3.2级地震并发出预警的情况。最后对台网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 轨道交通地震监测及预警系统现状分析

      2017, 39(S1):189-194.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189

      摘要 (632) PDF 20.94 M (578) 收藏

      摘要:地震会直接破坏轨道交通设施,导致列车脱轨、倾覆等列车运行安全重大事故。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和国际上其他国家在轨道交通地震监测及预警系统领域的发展和现状,阐述了在轨道交通领域建设地震监测及预警系统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 >震灾防御
    • 十堰市农村房屋震害预测研究

      2017, 39(S1):195-201.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195

      摘要 (578) PDF 9.15 M (582) 收藏

      摘要: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得到十堰市农村房屋建筑基本资料的统计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建筑物地震易损性概率分析法,对十堰市的农村房屋建筑进行震害预测。结果表明,十堰市现有的三种房屋结构抗震能力较差,尤其是土木结构,当遭遇烈度为Ⅵ度的地震作用时,会发生大面积的轻微破坏,土木和砖木结构聚集的局部地区甚至会发生相当规模的中等破坏。当遭遇烈度为Ⅶ度的地震作用时,会发生相当规模中等程度的破坏,局部地区会发生中等程度以上的破坏,并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尤其是郧西、竹山、竹溪和房县等地区。最后,在十堰市潜在震害规模和分布预测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民居防震减灾政府规划管理建议和技术措施。

    • 四川筠连MS4.9地震震害特征及致灾因素分析

      2017, 39(S1):202-208.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202

      摘要 (637) PDF 19.17 M (725) 收藏

      摘要:根据四川筠连MS4.9地震现场震害调查资料,总结震区各类房屋震害特征及典型地震地质震害情况,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环境、震源机制解和余震序列,初步探讨震害分布特征及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震区多数房屋为砖混结构,其整体破坏情况较砖木和土木结构房屋重;震区地震地质灾害受高差、坡度和岩性影响较强。震害破坏程度较重的主要因素包括:房屋结构不合理、抗震性能低;场地地基软弱或存在临空面,不均匀沉降现象突出;地质构造环境复杂,震害"上、下盘效应"明显;短时间段内地震频发,震害累积效应显著;人文地理环境限制,屋顶蓄水增强荷载不均匀现象。

    • 模拟地震实验(体验)平台建设研究

      2017, 39(S1):209-213.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209

      摘要 (611) PDF 7.33 M (605) 收藏

      摘要:目前国内用于模拟地震的振动平台按用途划分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于科研(实验),另一种是用于体验(科普)。这两种振动平台由于用途不同,所以技术要求和技术指标以及工艺处理就有很大差别。随着从国家层面到社会大众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重视度的提高,防震减灾部门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也急需加大在科普宣传方面的工作投入,那么能够将试验和体验结合在一起的模拟地震平台在地震行业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山东省地震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对模拟地震实验(体验)平台的建设需求,对该项研究的背景、建设方案和理论技术等进行了介绍,并重点对模拟地震实验(体验)平台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就建设该项目的几个关键问题,如负载、加速度、最大位移、最大速度等进行详细讲解。结合本行业的实际需求和今后业务的发展规划,为同行业建设类似项目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数、可行的技术方案和宝贵的建设经验,在本行业也能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 >地震救援
    • 地震救援现场应急通信体系研究

      2017, 39(S1):214-219.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214

      摘要 (581) PDF 3.71 M (466) 收藏

      摘要:近年来全球发生的历次大地震都把震后救援和黄金72小时放在首位,但是地震灾区的通信及网络环境极为复杂,常规的网络接入模式在灾害发生时很难保证现场与后方指挥决策部门的实时数据及通信传输。根据近年来发生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尤其是汶川\,玉树等地震的灾后救援情况和带来的破坏情况,针对地震现场的具体通信状况以及地震救援现场的网络通信需求,对如何确保地震现场的通信系统能够畅通,以保证前\,后方决策部门之间通信无堵塞的问题,以及地震现场应急通信的几种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时针对国内、外震灾后应急通信系统不同的组成方式和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并从救援现场信息流量\,应急通信网络架构和指挥中心等方面对系统进行分析。

    • >地震史料
    • 甘肃三次历史地震现场调查史料补充

      2017, 39(S1):220-223.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220

      摘要 (606) PDF 9.21 M (683) 收藏

      摘要:基于现场调查,对1609年红崖堡地震;1352年会宁、定西地震;1785年惠回堡地震的史料进行补充,得到对三次地震的新认识。

    • >地震工程与施工技术
    • 城市轨道交通大型地下空间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2017, 39(S1):224-231.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224

      摘要 (938) PDF 11.73 M (529) 收藏

      摘要:以某城市轨道交通大型地下空间结构工程为背景,研究和分析大型地下空间结构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抗震性能。利用MIDAS/GTS大型有限元程序建立三维动力模型,采用时程分析法,获得了结构的变形和内力响应,分析了结构的层间位移差、层间位移角和结构静动力力学特性。基于场地条件下的大型地下空间结构,在设防地震下顶底板处层间位移差最大值为12.00 mm,位移角最大值为1/2083 < 1/550;在罕遇地震下顶底板处层间位移差最大值为21.82 mm,位移角最大值为1/1145 < 1/250,总体上满足结构变形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型地下空间结构,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除了静力计算工况,应综合考虑抗震工况,开展三维动力时程分析,以便全面掌握其抗震性能;在地震作用下,结构顶板、侧墙和底板等某些部位的内力值较静力计算工况大;大型地下空间主体结构开口处为薄弱环节,应在设计中进行相关加固措施考虑。

    • 大直径桩波动方程可打性分析及应用

      2017, 39(S1):232-235.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232

      摘要 (673) PDF 2.33 M (730) 收藏

      摘要:利用波动方程分析程序模拟某超大跨海工程大直径钢管桩的打桩过程,并根据实际桩-土-锤系统参数进行可打性分析,确定桩-土-锤系统性能及桩的运动和受力状况。波动方程分析可采用不同的打桩锤模拟计算,得到锤击数、承载力、桩身拉应力和压应力结果。通过比较,选择最佳的打桩锤并制定合理的沉桩标准,估计总的打入时间。

    • >工程地震
    • 常州市城区土层剪切波速与土层深度关系分析

      2017, 39(S1):236-240.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236

      摘要 (610) PDF 3.97 M (791) 收藏

      摘要:结合海侵地质成因,收集了2009年以来常州市城区358个钻孔2 691条土层剪切波速测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线性vS=a+bH、多项式式vS=a+bH+cH2及幂函数vS=cHd对各类土剪切波速随深度变化进行回归分析,给出各类土剪切波速随深度变化的三种关系式及相应的回归参数,并利用实际工程钻孔进行剪切波速预测与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给出的各类岩土体的剪切波速与埋深经验关系是可靠的,可用文中得出的公式对土层剪切波速进行推测,为今后常州市区的工程抗震工作提供可靠的剪切波速值。

    • >标准化
    • 地震标准复审工作研究

      2017, 39(S1):241-244. DOI: 10.3969/j.issn.1000-0844.2017.Supp.0241

      摘要 (698) PDF 2.98 M (381) 收藏

      摘要:地震标准化工作对推进防震减灾工作意义重大,而地震标准的复审是地震标准化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本文对地震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复审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